热门关键词: 抑郁焦虑咨询 婚姻情感咨询 出轨
首页 > 新闻中心

我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你有吗?

2020-10-17 14:56:34    来源:     阅读:

   我们对心理咨询的误解你有吗?然我们来看看那些年我们看错的心理误区吧

QQ截图20201017150357.png

  01

  误区一:看心理医生的都是有病的

  "看心理医生,做心理咨询的人脑袋不正常吧"

  这是大众对做心理咨询的人最常见的误解。

  其实并不是,心理咨询的对象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正常人,即你、我、他。在当今极为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学习、工作、婚恋、个人成长等等诸多方面的压力如同泰山似的压得我们喘不过气。

  一开始也许并没有那么不堪重负,我们也会初步采取简单的措施来缓解这方面的压力,如痛哭一场,叫骂一顿;

  而当我们选择忽视它,并任由它恶意发展时,长时间的累计就会在导火线被点燃的瞬间喷发而出,一发不可收拾。

  每个人有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困惑和难题时,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调整心态、缓解情绪,并长时间不能从中走出来时,我们就可以尝试选择心理咨询,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

  再者,有关研究指出,心理咨询其实是正常人缓解压力与提高心理承受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做心理咨询并不代表自己“不正常”、“脑袋有问题”。现在很多走在前沿,思想开放的人都可以毫无顾忌地走进心理咨询室,一诉心中的疑惑。

  心理咨询能够在我们因压力或无法解决的困难感到迷茫、痛苦、无助时,它能够准确的为我们提供相对安全的空间来促进我们自身对自我的察觉与反思,并帮助我们发掘自己潜在的积极力量,改善我们的负情绪,获得应对困境的能力。

  02

  误区二:心理咨询师可以看穿我

  “你是不是一眼就能看穿我?”

  相信这是几乎每个心理咨询师或学心理学的人都会被问道的问题,其实不然,心理咨询师并非“读心神探”,但由于他们接受了系统科学的培训,又在长期咨询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此,他们会比平常人多了一把放大镜,在优秀的观察力和精确的逻辑分析能力的加持下,熟悉人的情绪和语言透露出来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规律就会比平常人要容易些。

  当然,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心理解读都是基于客观且全面的材料而做出判断,因此,在咨询前期,个人信息的获取是十分重要的。

  03

  误区三:心理咨询就是聊聊天

  “心理咨询不就是需要有个倾诉的对象吗?找朋友不就可以了吗?何必去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大多选择面对面会谈的形式是因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社会学、医学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谈话的形式,运用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来循循善诱的帮助来访者发现问题的根源,并进行自我认知的探索。

  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让来访者得到成长,变得更加强大,对自我的认知更加明确,促进自身人格的发展。

  而要做到这一点,心理咨询师们就需要接受专门的“会谈技能训练”,从而得以在会谈中更加准确深入地挖掘影响来访者心理的因素与原因。普通的聊天则很难做到这一点。

  更重要的是,心理咨询的会谈过程是保密的,心理咨询师是法定的守秘人(特定情形除外)。对需要保守秘密的人来说,这本身就使心理咨询变得更加有价值。

  04

  误区四:心理咨询就是催眠

  “心理咨询就是要催眠我吧”

  催眠是众多心理咨询技术中的一种,它主要是通过诱导,如放松、单调刺激、集中注意力、想象等来使催眠对象处于似睡非睡,意识恍惚的精神状态。这种方式可以帮助被催眠者改变行为习惯、解决心理问题。

  恰当地使用催眠可以起到消除紧张心理、缓解焦虑情绪,建立积极心态的作用。

  当然,并非所有的心理咨询师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都会使用催眠,就算使用催眠,也会先观察来访者是属于哪方面的心理问题,受心理暗示的强度如何。再者,心理咨询师都会事先询问来访者的意愿,并不会擅自使用这种方式。

  05

  误区五:心理咨询做一次就足够了

  当第一次踏入心理咨询的大门时,就意味着我们将要与一位专业且最熟悉的陌生人开始一段关于自我成长与自我探索的旅途。

  这个旅途有可能是短途的,又或是长途的,这都要取决于个人心理不同程度的问题。但值得肯定的是,多数心理问题并不能在一次咨询中就可以得到解决。

  有关研究表明,根据心理问题的不同,心理咨询的疗程一般为两个月至半年不等,甚至有可能长达几年或十几年。

  在自我成长与自我探索的过程中,咨询者需要相信的是,一个人的想法与行为习惯的转变是需要与时间进行长时间赛跑的,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是缓慢显效的。

  当一个人行为不和常人一致的时候,人们就觉得这个人有问题,如果没有身体上的疾病,那么一定是有心理问题了,需要救治。也就是说,当初的心理咨询就是以另外一种视角审视不正常的人,而不能以常人眼光来看待了。给别人谈话做心理咨询的人从一开始接触这个人就不信任这个人,而且要以置身事外的态度来看待这个人,要把这个人不合常规行为和思想都要纠正过来,而且要让他重新融入集体。那么,这个人所有的不合常规是不是真的有心理问题呢?

  当然不是。有的人自己在家搞创作,不融入人群,搞心理咨询的人就会说这个人有问题;还有的人在人群中不言不语,尤其在公共场合只是参与并不发言,于是搞心理咨询的人就说这个人也有问题;有的人遇到挫折就沮丧,搞心理咨询的人也会说这个人有问题。搞心理咨询的人判断来判断去,认为所有的人都会多多少少有一些心理问题。是不是为了混口饭吃才这样说的?

  当然有这方面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他们的视角一开始就错了,也就是说,是他们自己出了问题,他们自己有心理问题而不是别人都有心理问题。有精神病的人看着别人都不正常,只有自己才是最正常的。搞心理咨询的人也是如此,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是正常的,有时候会把正常的人搞出心理问题来。在心理学界有一句话不是很恰当,那就是要想治好精神病,首先要把自己变成精神病,从精神病人的角度看问题,思考问题,看世界,看周围的人和事。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精神病人的病根在哪里。当然,这样也有危险性在里面,搞心理咨询的人本身就不正常,真的把自己变成精神病很容易沉浸进去而不能自拔,等把精神病人治好了,他自己倒成了精神病。

QQ截图20201017150340.png

  这样的例子并不少,当然也验证了心理咨询的效果。搞心理咨询的人要放下原有的不信任心态,转而关注精神病人,然后再让自己从精神病人的角度思考,产生共情,深切体验他们的痛苦以及所谓的不正常。这样才会有一定的效果,但并非只有这种方法有效果。

  很多搞心理咨询的既是抱着真诚的态度对待有心理问题的人,又总是隐藏了背后的不信任。当然,这样治好的病人也不少。总不能要求所有搞心理咨询的人都要变成有心理问题的来访对象,然后再摆脱那种状态吧?如果真是那样,世界上的精神病人就会更多了。

  不过,说到底,心理咨询起源于不信任,而且这种不信任会深入到搞心理咨询的人的潜意识中,作为必要的最后防线,当所有的思维和习惯已经沦陷的时候,最后一道防线就起了作用,击碎一切的模拟和共情,直奔真相,变回原来的自己。

  这道不信任的防线最终失守也就把心理学家或搞心理咨询的人变成了真正的精神病。

相关话题QUESTION ANSWER
找到我们FIND US

心理咨询热线:15050483212

咨询QQ:2521293837

微信:15050483212

15050483212 工作日:8:30-18:30
双 休:9:00-18:00
免费咨询请扫二维码